鳳凰科技訊11月13日凌晨,在經歷了長達7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后,由羅塞塔彗星探測器釋放的“菲萊”著陸器成功登陸67P/Churyumov-Gerasimenko(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歐空局控制中心的科學家激動不已
羅塞塔號探測器于2004年3月發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觀察67P/Churyumov-Gerasimenko(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的地核和環境。探測器搭載的設備包括集成在兩個質譜儀內的高度復雜的金屬陶瓷傳感器。這些設備能夠測量彗星附近的氣體粒子。
“菲萊”登陸彗星
歐洲航空航天局(ESA)向探測器下達指令后,11月12日下午4點35分(北京時間),羅塞塔探測器距彗星22.5公里的上空投放著陸器“菲萊”,由于羅塞塔飛船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超過5億公里,因此羅塞塔飛船與地球之間的通訊延時長達28分20秒,負責控制菲萊著陸器精確下降的8名工程師之一培倫·巴朗說:“這意味著你每發出一項指令,幾乎要等待一個小時后才能獲知結果,漫長的等待會使人變得十分情緒化。因此無論成功或失敗,項目組成員的情緒波動必須考慮到。”幸運的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菲萊”登陸器與羅塞塔探測器分離三條登陸支架清晰可見
這是太空探索歷史上第一次成功著陸彗星,歐洲航天局控制室里的科學家們在證實了菲萊著陸器已經從3億英里遠的彗星上發送信號后不禁歡呼雀躍。
“菲萊:著陸器“魚叉”未打開?虛驚一場
然而這一慶祝并沒有維持多久,科學家們發現菲萊著陸器上的兩個魚叉并沒有如預期“拋錨”,這讓人不禁懷疑探測器是否合適的錨定在彗星上。錨定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因為彗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100000,因此潛在的“反彈”效應是探測器著陸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100000
任務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們現在認為探測器可能在第一次與彗星接觸時就反彈出來。菲萊著陸器的負責人斯特凡·尤拉米克(Stephan Ulamec)表示:“我們所知道的情況是著陸器落地了,我們收到了非常清晰的信號,且我們也收到了著陸器發送的數據。這是非常好的消息,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很明顯魚叉系統出了故障。我們目前仍不清楚具體的情況。”
羅塞塔探測器十年運行軌跡
“希望著陸器能夠安全的停留在與原始預計著陸點略有差別的地方,這樣我們就可以開始科學調查。”在英國時間早上9點菲萊著陸器成功脫離羅塞塔探測器后,科學家們經歷了緊張而不安的7小時等待,終于迎來了探測器成功著陸彗星表面的好消息。昨晚著陸器的下降系統忽然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一問題甚至一度讓近在咫尺的最終著陸遭受危險,科學家們對此一直非常擔憂。
著陸器著陸過程中用于抵消反彈效應的推進器出現故障無法激活,這意味著探測器緊緊依附彗星將完全依賴于大小相當于洗碗機的探測器的魚叉系統以及冰螺釘系統。終于在英國時間下午4:03分歐洲航天局證實了著陸器已經成功著陸。
“菲萊”登陸器下降過程中拍下的彗星圖片
羅塞塔彗星探測器于2004年3月發射升空,經過歷時10年多、總長超過64億公里的太空飛行,于今年8月6日按計劃成功進入距離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約100公里的軌道。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馬特·泰勒(Matt Taylor)表示對彗星表面的數據分析以及基于地球的觀測可以提供有關彗星細節的數據。據稱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形成于40多億年前,它可能是理解地球是如何獲得水和有機物質并為生命提供基本構建單元的關鍵。泰勒表示:“這種類型的彗星,也就是木星類型的彗星,具有與地球相似的水成分,因此地球現在形成的海洋可能源于這顆彗星,它最終促進了人類的產生,因為本質上來說人類也是由水組成的。”
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
羅塞塔探測器是人類首個近距離環繞彗星飛行的航天器,在“菲萊”登陸器成功著陸后,羅塞塔探測器將在未來一年多時間里繼續陪伴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接近太陽??茖W家認為,彗星就如同時間膠囊,蘊藏著太陽系形成時期留下的原始物質;對彗星發散出的氣體、塵埃以及彗星核結構和其他相關有機物質進行詳細研究,將有助人類探清與太陽系形成、地球上水的來源乃至生命起源有關的奧秘。